查看原文
其他

【组工荐读】习近平:《让姜世谭们“弃盾舞双剑”》

武宁县委组织部 武宁组工思讯
2024-10-28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宁组工思讯”特开设“组工荐读”专栏,结合当前工作热点,推荐“大”家的文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时代号角,唯有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奋发有为,开拓进取。今天推荐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让姜世谭们“弃盾舞双剑”》,该文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习近平),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义无反顾、开拓前进”的改革精神。



让姜世谭们“弃盾舞双剑”
读罢《农村青年》第2期上刊登的《一个有争议的农民企业家》,看到姜世谭“一只手持剑向前开辟道路,另一只手还要拿盾防卫身后”,不禁感慨万分。非议之所出,无非是因为他干了一番创新的事业。姜世谭出任村党支部书记短短几年,把一个连场电影都演不起的大姜家村变成人均收入800元、总收入150万元的“百万富翁”,如此赫赫功绩倘若无人评说,岂不是咄咄怪事?问题在于这评说是否有道理。且让我们来分析一下非议姜世谭的“三曰”。其一曰:“独出心裁,老不知足”。试想,一个人凡事都“不出心裁”“老是知足”,他还能有所作为吗?要改革,要进取,唯有像姜世谭那样,锐意进取,敢走前人未走过的路。必须看到,“知足常乐”的哲学严重阻碍着我们民族的振兴。姜世谭精神的可贵之处首先就表现在这“老不知足”上。其二曰:“大手大脚,挥霍浪费“。确实,姜世谭干事不是四平八稳、缩手缩脚,而是大刀阔斧、“贪大求洋”。说他“大手大脚”未尝不可,但决不能说是“挥霍浪费”。其三曰:“主观主义,官僚主义”。这里的本意是指责姜世谭不民主。其实,这顶帽子也戴不上。大凡新事物出现, 总有人不理解,甚至非议、阻挠,这并不足怪。改革者的责任,正是率先冲锋陷阵,带领群众前进。倘若稍遇非议便以“群众有意见”为名而偃旗息鼓,那么改革就会夭折,群众的根本利益就会受到损害,这不是民主,而恰恰是做了群众的“尾巴”。纵观古来成大事业者,既要顺乎民心,又要矢志如钢。而今时逢改革,上有党中央政策、下有亿万群众意愿,只要看得准,于国于民有益,即便冒“不民主”之嫌,也应义无反顾,开拓前进。诚然,姜世谭们也有缺点,或许也会有失足。但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是我们全民族利益之所在。为此,当务之急是开一派支持改革者的新风,让姜世谭们除去后顾之忧,弃盾舞双剑,全力开拓出崭新的改革之路。
延伸阅读〉〉

1984年,姜世谭34岁,任山东省蓬莱县(今烟台市蓬莱区)北沟镇大姜家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民将粮田变葡萄园,冲破当时全国“以粮为纲”的藩篱,使村民收入7年涨了6倍,但也因此引发了各种争议。

1978年冬天,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发表后不久的一天,大姜家村党支部办公室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28岁的姜世谭刚上任村支书一年多,他提议:“我的意见,马上整地,把100亩粮田改种葡萄。”此言一出,支部委员们炸开了锅:“小书记这是要大逆不道。”姜世谭顶着压力进行了整地。1981年秋天,葡萄园如期丰收,一筐筐葡萄被拉走,换回大把大把钞票,当年全村总收入达68万元,人均收入增加了两倍,除去各项支出,全村还剩9万元现金。此前所有的争议和质疑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大家纷纷称赞“小书记为村里办了大好事”。

1984年,习近平在《农村青年》发表文章《让姜世谭们“弃盾舞双剑”》,他指出:试想,一个人凡事都“不出心裁”“老是知足”,他还能有所作为吗?要改革,要前进,唯有像姜世谭那样,锐意进取,敢走前人未走过的路。必须看到,“知足常乐”的哲学严重阻碍着我们民族的振兴。姜世谭精神的可贵之处首先就表现在这“老不知足”上。

编辑:周佩颖  统筹:刘丽霞  审核:潘华

往期推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我县党员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一)

融“绘”贯通学《条例》⑬丨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自觉接受组织监督

关于号召全县党员干部在住宅小区发挥示范作用的倡议书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武宁组工思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